向不必要的“闪辞”说NO |
|
|
|
今年,中国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,比去年增加16万人,就业形势依然严峻。然而,一头是就业难,一头却是职场新人“闪辞”成风,消耗时间、精力的同时,也在透支自己的职业诚信。 90后大学毕业生身上的“标签”异常鲜明:自信主动,张扬自我,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,然而团队忠诚度缺乏,对网络过分依赖。他们普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理性,也缺少对“闪辞”风险的应有认知。 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求职者个人,还是用人单位而言,太过频繁的“闪辞”只会造成“多输”的局面,不仅不利于“闪辞族”职业技能、技术的提高及社会人脉的积累,不利于他们自身的长远发展,增加求职的成本,还会使得职业忠诚度评价降低,影响再就业。与此同时,求职者的频繁跳槽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招人、培训成本,给用人单位人员稳定及常态化运转带来困扰。 大学毕业生频频“闪辞”,原因何在?调查显示,薪资待遇差,活多、工作时间不稳定,学不到经验成三大主因。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,除了与好高骛远、眼高手低、心浮气躁、“骄娇”二气等职场新人的通病有关,更为重要的是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。一旦进入职场,发现与预期相差太远,个性更为张扬、更无后顾之忧的90后大学毕业生往往“一言不合就闪辞”。 所谓“闪辞”,其中必定包含“准备不足”“匆忙”“随意”“冲动”等蕴意,工作来得快,去得也快,得与失全凭一念之间,毫无规划可言。而好的工作机会,只会垂青那些早早做好职业规划与求职准备的人。他们将自己的择业与社会需要、个人优势、自我成长、社会就业形势、未来目标等紧密结合,明确自己的起点,准确选择好求职的行业、地区和层次,做好求职的心理准备,有针对性地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,抓住机会及时就业。 一旦进入职场,他们也能迅速调整心态,在社会这所大学里从头开始,克服种种不适应,顺利度过阵痛期和磨合期,实现职场菜鸟向优秀职业人的转变。 90后大学生成长在资讯发达的年代,价值取向更为多元化,他们在职场表现出来的个性,也给高校和用人单位提出了新的课题。作为高校,应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,引导学生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,认知自我,合理定位,避免不必要的跳槽和“闪辞”。而用人单位也要在人文关怀、待遇提高、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创造条件,让大学生求职者对企业文化能认同,对职业前景有预期,从而避免“闪辞”带来的多种负面效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