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习经历丰富、获奖频频的“完美型”毕业生在招聘会上竟然连吃“闭门羹”。昨天,同济大学2007年校园招聘会在本部校区举行,近200家招聘企业吸引了3000多名各校应届毕业生前来,而记者发现,企业宁愿选择中等水平的毕业生,也不喜欢过于优秀的学生。
毕业生喊冤 求职资本怎么变成“绊脚石”? 在昨天同济大学的校园招聘会上,每个企业摊位前都挤满了学生,每隔几分钟桌上就能堆起厚厚的一摞简历。来自沪上东北片某高校管理专业的小赵却有些落寞地站在人群中,他委屈地告诉记者:“投了两家企业,简历都被退回来了,他们说不是我不够好,而是‘太好了’。”打开其精心设计的简历,记者发现他曾在近10家企业实习,其中不乏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,而且在不少校内外的比赛中都获得了不错的名次。本以为这是求职的资本,谁知却变成了“绊脚石”。“企业说,我简历写得这么好,根本分不清真假,就拒绝我了。而旁边一个经历平平的学生,简历却被留下了。” 华东师大的一位硕士毕业生也告诉记者,她从大一开始就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,7年大学生活积累了很多实践和获奖经历。可当自己拿着记载着傲人成绩的简历去应聘时,却频频受到质疑,“企业第一句话就是,你这么多经历是真的假的?”而更多企业则干脆拒收简历。 招聘企业叫苦 只因吃过“注水简历”的亏 企业招聘都想寻找最优秀的员工,可为何又将“完美学生”拒之门外? 一家建筑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韩先生告诉记者,以前有的学生简历写得“千好万好”,可一招进来才发现能力根本不行。“所以现在看到简历写得太好的毕业生都怕了,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他们提供相关证明。” 沪上某制造类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也表示,企业当然会格外注意那些“过于完美”的应聘者,但是分辨真假的渠道实在有限,即使去学生所在院系核实,对方出于保护学生,也往往以“该学生还可以”搪塞。因此,他表示,虽然这些“完美简历”中确实也不乏真正优秀的人才,但如果实在分辨不出真假,企业宁愿不冒这个险。 建议 优秀生用事实说话 职业规划师张桢宁建议:那些真正优秀的学生在简历上不要只写在哪些企业实习,要详细描述实习过程以及在实习中所取得的成绩,同时出示实习单位的鉴定,用事实充分让企业相信自己的真实能力。 分析 过度包装让企业“逆向选择” 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,不少求职者不惜以作假来吸引用人单位,因此用人单位越来越难以分辨出求职者真实水平。为了降低误录新人的风险,一些企业倾向于选择那些也许并不十分出色的毕业生,企业的这种“逆向选择”不仅影响了用人单位招贤,也加大了毕业生的求职难度。 本文的著作权未特别声明,均归原作者所有,请勿随意转载,若本文章侵犯知识产权,请与我们联系。若需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请浏览相关栏目或联系我(http://www.11-22.cn/)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