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场“伪头衔”泛滥 别被“老总”忽悠了! |
|
|
|
个人诚信网讯 如果有人向你递出名片,上面印着“总经理”、“总监”等头衔,你可别轻易被唬住。 近日,记者通过某网站与公众服务中心热线,对1780名重庆居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,72%的人坦言遇到过不少“伪头衔”。其中,32%的人感觉身边的“伪头衔”非常多。受访者中,80后占67%,70后占14%,90后占9%。 不到20人的公司 有10个“老总” 正值毕业生求职季,社会上各类五花八门的招聘职位,让正在找工作的重庆大学毕业生杨清感到“茫然”。 上周,杨清和几位室友兴致勃勃地前往一家灯具公司应聘。此前,他们特地熬夜3天做面试准备。 杨清说,该公司招聘“项目总监”,现在很少有这样的“高层职位”向没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伸出橄榄枝,他和室友在收到面试通知后又惊又喜。 “其实,他们是招销售员。就是卖灯的。”杨清说,他和室友在面试时发现,这家公司从面试官到端茶倒水的秘书,再到普通员工,都互相称“老总”———人力资源总监、行政总监、西南大区总经理……不到20人的公司就有10个“老总”。 如今,杨清在浏览招聘信息时,每每看到“经理”、“总监”等职位时就感到茫然,“现在的‘伪头衔’太泛滥了,谁知道哪个职位没水分!”当然,杨清也不会像之前那样,面对头衔的诱惑想都不想就扑上去。 在本次调查中,94%的受访市民认为当前社会“伪头衔”泛滥。“名片上的头衔就像大学生求职时的毕业证书,有‘敲门砖’的作用。”受访市民郑先生留言说,很多人找人办事,都倾向于找“一把手”或关键职位上的人,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事情办妥。“我花那么多时间和一个业务员周旋有意思吗?” 世人“看人下菜碟” 致“伪头衔”泛滥 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元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当前“伪头衔”泛滥,与整个社会重视“头衔”、喜欢“看人下菜碟”有很大关系。 调查显示:71%的受访者直言,身边不少人看重头衔,另有25%的人承认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看重头衔。 对于“伪头衔”泛滥的原因,62%的人认为这与整个社会逐名之风盛行有关;50%的人觉得这是虚荣心作祟;43%的人将原因归结为“大家普遍‘看人下菜碟’,没头衔不被尊重”;36%的人认为,这是按身份、头衔划分人等级的不正之风的体现。 孙元明认为,在“以身份地位论英雄”的社会大环境下,一些企业为员工派发头衔,就是激励员工更努力地工作。另外,一些企业担心员工在与客户交往时人微言轻,于是给员工“涨”头衔,希望员工获得客户重视,也让客户认为自己受到尊重,也不会让客户觉得“丢面子”、“跌份儿”。 此次调查中,20%的受访者认为,“伪头衔”泛滥,是因为“伪头衔”有助于员工赢得客户重视和信任;12%的人认为,派头衔有助于激励和留住员工。 据了解,国外也曾出现“伪头衔”泛滥的情况。上世纪70年代,美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,很多企业因无力支付员工更多薪水,就给员工提供晋升机会甚至派头衔,以此留住员工。 但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调查中,仅8%的人相信,“伪头衔”有助于企业营销;仅7%的人觉得派头衔有利于员工更加敬业,承担更多责任。 “伪头衔”不诚信 别被“老总”忽悠了 家住江北区嘉州路的关小姐,不久前进入一家保险公司工作,但不到1个月就毅然辞职。 “我是个完全没经验的门外汉,但我一去就是‘项目经理’。很多刚进去实习、还没毕业的大学生也是‘储备干部’,太假了!”关小姐自称是个老实人,眼里进不得半点虚假。在她看来,“伪头衔”就像纸做的桂冠,看起来很美,却没含金量。 “更糟糕的是,一些菜鸟拿着印着‘国际’、‘环球’、‘总监’等头衔的名片,向客户推销自己时,居然一点都不脸红。”关小姐认为,这是整个社会过于功利化、普遍缺乏诚信的表现,不少人信奉“能挣钱就是王道,谁管用什么方式”。 对于“伪头衔”泛滥,调查中,93%的受访者持“反对”态度。69%的受访居民认为,“伪头衔”泛滥会加剧逐名逐利的浮躁风气;64%的人觉得会导致头衔贬值,社会缺少真正的权威;另有40%的人担心“伪头衔”泛滥会削弱社会实干精神。 “‘伪头衔’就像给员工画的饼,终究名不副实。”合华贸易公司重庆资源管理部经理张滨认为,派头衔、虚设职位等做法很短视:一方面,伪头衔和员工的个人实际能力不完全对等,不利于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,容易迷失自己,觉得财富很容易获得;另一方面,会让一些有判断力的客户认为这个企业很浮躁,反而有损品牌形象。 对于企业来说招入挂着“伪头衔”、名不副实的员工既浪费人力财力,增加成本,还可能增加用人风险。不管是老板还是求职者都应该擦亮双眼,莫被“伪头衔”给忽悠了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