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建信用档案减少职业风险——个人诚信网 |
|
|
|
随着国民对社会诚信认识的不断深入,“职业诚信”这个词在各种媒体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,而且越来越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密不可分。 1.传统人事档案贬值 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人事档案记录、评价和管理内部员工,但这种人事档案的最大弊端是对人的评价主观成分多、不透明、不流通等,这不仅与现代管理理念不符,而且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源风险的深刻认识和系统思考,使其在防范人力资源风险方面收效甚微。特别是在人才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中,企业用人普遍看重实际能力和经验,并不在乎是否拥有不被本人知晓和掌控的纸质人事档案,因而,这种人事档案现在常常被当事人遗弃。 2.规章制度苍白无力 无论从用人单位的运作、发展和强大来看,还是从履行企业法定义务的角度看,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都是必要的。但是,规章制度并非针对个体和个别事务而制定,其高度概括性和有限制约性使其无法担当防范人力资源风险的重任,这也正是目前对职业失信行为防不胜防的根源之一。 3.信息不对称为危机埋下祸根 由于缺乏准确、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客观、公正的评价机制,出于自身利益考虑,一方面,有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,对工作环境、待遇薪金等指标过于夸大,造成求职者对用人单位的错误认知,雇佣后引起员工对企业的不满。另一方面,部分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,会隐瞒自身的缺点,夸大优点,造成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错误认知,雇佣后引发企业对员工的不满。因此,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素质和与之相对应的职位不匹配现象,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挥,从而造成人才和岗位的双重浪费,并为人力资源危机埋下祸根。 2、制作假证——假学历、假文凭、假荣誉证书; 3、消极怠工——不思进取,偷工减料,阳奉阴违; 4、惟利是图——不讲原则,不顾大局,见利忘义; 5、恶意跳槽——不履行正常交接手续,甚至携“商业机密”或“公司巨款”而逃。 特别地,像物流行业的套牌驾驶、货物蒸发、炒单飞单;旅游行业的虚假报价、服务缩水、勾结商贩等现象,都从不同侧面严重干扰着各行各业的经营秩序,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,同时,也对企业和个人双方面都造成伤害,企业轻则不得不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成本,重则流失商业机密、丧失核心竞争力;个人职业诚信从此留下污点,职业发展空间将很难得到拓展,一些守信者也因此可能不公正的受到株连。 事实上,职业诚信档案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行业或企业的认同。例如,上海为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监督力度,要求建立注册会计师“职业诚信档案”;瑞安为了规范出租车市场,给出租车司机也建立“职业诚信档案”;建设部也已明文规定:房地产企业及执(从)业人员必须建立诚信档案,并将企业的优良与不良行为向社会公示;2007年年内,东莞13000余名保险从业人员年内将全部建立“诚信档案”……但是,职业诚信档案要真正发挥其控制职业诚信风险的作用,就必须由独立、公正的社会第三方创建,并确保其有效流通,而这正是我们竭力倡导的职业诚信公共服务机制。 |